配资公司跑路 原来是我们的出发点就错了:金融业的三大悖论,结果当然全反了

题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的真心本性,是无善无恶的;我们的本性良知,却可以明辨是非善恶。读书不但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还可以医愚。但对于那些主动求愚的专家则另当别论。

在目前百年之大变局面前,以前很多的经验已经不再有效,各种经典的经济理论面临严峻的考验,而一些专家却仍然有意和无意地进行各种传统建议以解决已经不再传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另一些专家则语不惊人死不休大有不与人民为敌难以显示自己的大雅之才。因此,我们就发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现象,建议的出发点与实施的实际结果恰恰相反,从而陷入了三大金融业悖论:

证券业第一大悖论:证券行业屡屡说要保护投资者权益,却最终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证券行业最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失望,不仅仅是因为十年的股市3000点保卫战,更因为证券业出现了第一大悖论,导致广大投资者陷入困局之中。

网友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我们所有文件都在说,要保护投资者权益。但现实却是根本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者权益本来就应该包括投资者的权利和投资者的利益。而股市投资和基金投资,既无法保障投资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赎回权和起诉权,也无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包括亏损索赔的利益、亏损拒绝支付管理费的利益以及基金经理违规操作损失的赔偿利益。

这才是我国股市最大的缺陷,名义上说要保护投资者权益,最终而纵容和变相支持了损失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如一些企业违规上市、造假上市、高位套现、财务造假,从而成为投资者没有投资信心的最大障碍。要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损害投资者的行为和相关主体,既而不能罚款了事,更不能退市了事,而应该让造假者“牢底坐穿”、对投资者的损失赔偿到底。

投资赚钱第二大悖论:专家这八条建议绝对不是股市发财了而是发了横财了

有专家说,假如这一轮牛市你发财了,一定要记住以下八条建议:

一是在市中心投资购买一套180平以上的大平层,大大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让自己有钱住得起好房子;

二是直接甩一份辞职报告书到无情老板的脸上,老子不伺候你了,因为有钱了,让自己不再没有尊严地给无良老板打工,有足够的勇气为了尊严辞职;

三是购买一辆保百万以上的豪车时,春节期间开着回去拜年给自己长脸,毕竟豪车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份与以前不同了;

四是保守赚钱的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你自己的家人,财不外露,毕竟财富外露会导致各种意外和不确定性;

五是还清家里的所有债务,毕竟无债一身轻,有债务的压力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还债是有钱的第一要务;

六是多余的钱一定要存起来,不要花光,毕竟以后的日子还是需要金钱提供保障的,把钱存进银行至少一年,让自己和钱都冷静一下再决定怎么使用;

七是不要与朋友或亲戚合伙做生意和创业,毕竟投资风险太大,不要说你有点钱,那些富二代的爸爸都怕自己的孩子创业证明自己,认为这是最可怕的一种情形;

八是看到这条视频的人说明你的财运到了,因为大数据是不会乱推的。如果你有钱了,一定要考虑好上面的八条建议,

我只想说,如果真的要听取上述的八条建议,你真的是在股市投资赚钱了吗?能达到上面的八条绝对不是股市赚钱了那么简单。如果真的是股市赚钱了,那么你肯定已经金钱众多、有很多钱财了;否则只能说你必须的大发横财才行。只有发了横财才会有需要你的八条建议,如果是股市发财需要几个亿的本金才行啊?那还用你这八条建议吗?

因此,你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很反感专家的言论了吧。不是专家的言论不对,而是专家的言论脱离了我们能够面对的现实。如果你赚钱了,你会怎么做?

存款利率和存款第三大悖论:降低存款利率是为了刺激消费却抑制了消费

从2022年开始我国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目的当然是为了刺激消费,启动内需。从理论上,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确实可以有一定程度上有刺激消费的作用,把居民储蓄存款从银行赶向消费市场,从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因此,一些专家纷纷建议降低存款利率,甚至有的专家建议零利率,还有的专家建议负2%的存款利率,更有专家建议对50万元以上的存款征收利息税。

但现实呢?结果令人失望。降低存款利率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是选择错了方向和目标,存款利率下调以后根本没有减少存款刺激消费,恰恰相反,存款利率的下降最终更加剧老百姓减少消费,没有减少居民储蓄存款,反而加剧了老百姓增加储蓄存款,因为存款利率的下降必然导致老百姓存款利息收入的下降,老百姓会觉得未来口袋里的钱更少了,当然不会是抓紧消费而是更不敢消费了,更要增加储蓄存款了。

看看2022年和2023年存款利率变化居民储蓄存款增量的变化,就很快明白了结果和答案:

2022年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六次,2022年储蓄存款增加了17.8万亿;2023年存款利率下调了三次,2023年储蓄存款又增加16.67万亿元。2022年以来我国存款利率连续九次下降,但居民储蓄存款却反而增加了34.47万亿。从而存款利率下调和居民储蓄存款之间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存款利率越下降,居民就越想增加存钱以对冲存款利率下降带来的利息损失。

这样的后果是,既导致那些专家抑制储蓄存款和刺激消费的建议最终走向了反而:真正抑制了消费、刺激了储蓄存款;同时导致政策措施降低存款利率推动储蓄存款向消费转化、从而刺激消费发生了偏差,最终进一步弱化了有效市场消费能力。

因此真正的刺激消费不是在居民储蓄存款上打主意,而应该是在增加居民收入和活跃经济、提升消费场景吸引力上下功夫,这才是未来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题: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老百姓看事情非常简单,不看说了什么,只看最终结果是什么?保护投资者权益不能仅仅是一句空话;对股市赚钱的建议要以能够在股市赚钱为前提;而刺激消费要抓住消费的本质,消费的本质是以有钱、有收入、有更多的收入为前提,靠消减收入只能适得其反。你觉得呢?(麒鉴说银行)